“减塑”托起回收千亿市场 竹代塑等产业迅速崛起
7“减塑”托起回收千亿市场 竹代塑等产业迅速崛起
来源:小九直播下载安装 发布时间:2024-10-16 14:36:03“当前全球每年生产和消费4.3亿吨塑料,其中46%的塑料垃圾被填埋,22%管理不善,成为垃圾。2019年,塑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8亿吨,占全球总量的3.4%。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出警告,
“当前全球每年生产和消费4.3亿吨塑料,其中46%的塑料垃圾被填埋,22%管理不善,成为垃圾。2019年,塑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8亿吨,占全球总量的3.4%。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出警告,“塑料污染的社会和经济成本范围在每年3000亿到6000亿美元,然而,过去50年塑料产量激增,如果不采取行动,未来20年有可能翻一番。”
4月23日至29日,为在年内达成一项全球禁塑法案,政府间谈判委员会(INC)会议将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第四次会议。
从2008年我国推出第一版“禁塑令”,到2020年全面升级,再到各地的政策跟进,战塑16年后的2024年,已经来到一个新的起点。
聚焦中国,16年塑料治理路上,已经走出塑料回收和源头替代两种产业模式,二者托起多个千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,成为重要的经济形态。
“差一点的2元一公斤,好点的能够达到3.5元,甚至更高。”4月18日,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联系到河南一塑料回收企业,得知当前优质塑料的工厂回收价格一直可观。
因为塑料分子结构的稳定性,很难被自然降解,废弃塑料会对生态环境能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,所以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。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3年,全国塑料制品行业汇总统计企业完成产量7488.5万吨,同比增长3.0%。与2021年8004万吨的产量相比,这一数据已有下降,但同时全球占比达到了17.4%。
4月10日下午,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举行《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度》线万吨,同比增加5.6%。废塑料回收价值为1030亿元,较2022年(1050亿元)下降1.9%。其中,废PET(一种工程塑料)回收量630万吨、废PE(聚乙烯)回收量400万吨、废PP(聚丙烯)回收量390万吨,占比分别为33%、21%、21%,为回收废塑料中回收量最大的三个品种。
同时,2023年国内再生塑料产量约为1600万吨,较2022年的1550万吨增加50万吨,涨幅为3.2%。
该研究报告预计2024中国废塑料回收量同比增长10.5%至2100万吨,废塑料回收价值预计达1100亿元。
当前,虽然塑料回收末端企业在科技的支撑下获得发展,但是因为废品回收前端捡拾、分拣,以及社区垃圾分类、清洁卫生要求等存在的问题,使得生活废塑料的收集并不是特别容易。记者走访发现,在北京劲松、天津景观花园等社区,废品回收更倾向纸箱、塑料瓶等,而粘满食物的快餐盒多被忽视。还有一些小区会把废品捡拾“权力”授予垃圾清运人员,塑料回收的“基层”力量有待加强。
“公司现有150台竹吸管生产设备,年生产20亿支竹吸管,可替代20亿支塑料吸管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万多吨。预计到2030年,竹吸管产量可达300亿支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。”安徽鸿叶集团副总经理杨德震给记者算了一笔绿色账。
据了解,该企业历时4年,成功研制出竹吸管自动化生产设备,批量生产的竹吸管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这一做法为当地近60万亩的竹林找到了“用武之地”。
2023年10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科技部等多部门印发《加快“以竹代塑”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指出,到2025年,“以竹代塑”产业体系初步建立,与2022年相比,“以竹代塑”基本的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%以上,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。同时,将“以竹代塑”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,加大政府采购力度。鼓励公共机构等积极采购相关“以竹代塑”产品。
在产品名录上,覆盖到竹外壳、竹质文具、竹质洗护品、竹质家具、一次性竹质餐具、耐用类竹质餐饮器具、竹质可降解袋等7个日用品类,以及5种工业材料和5种建筑材料。
随着我国禁塑、限塑的不断推进,塑料替代成为绕不开的课题。为此,我国积极推动可降解塑料的研发,并推进产品的替代使用。同时,开始发挥盛产竹子的优势,积极推动“以竹代塑”。
据国家林草局公开信息,当前,我国竹林面积超过1亿亩,到2023年产值已超5000亿元,年均增长30%以上。预计到2035年,竹产业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。当前,全国竹林每年可实现减碳1.97亿吨、固碳1.05亿吨,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塑料产品,预计将减少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。
在产品本身的替代外,塑料原料的替代也正在进行。当前,玉米淀粉和植物纤维为主流的替代模式已经在塑料袋、餐盒等产品上普遍的使用。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塑料的降解问题。
中研普华报告表示,在持续加码的禁塑政策的推动下,预测到2025年,国内可的市场总需求可达到440万吨,将是2018年需求量的9倍以上。如果以单价2万元/吨计算,其市场空间将近900亿元。
4月14日,(管道产业)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讨会在河南周口淮阳区召开,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占杰在讲话中表示,希望淮阳区政府充分的发挥“中国之城”品牌优势,推动产业链式集聚发展,奋力打造塑料制品产业高水平发展高地。
据了解,淮阳区已拥有塑料制品企业100余家,从业人员2万余人,关联产业年产值达303.2亿元,占河南全省市场占有率29%以上。在规划建设塑料制品产业园的同时,淮阳区启动了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建设项目,建成后可年产可降解农用地膜、购物袋、包装袋等系列新产品10万吨。
记者了解到,当前,河南濮阳、山东寿光、安徽蚌埠、山西太原等多个地方都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生物基特色产业集群,打造以生物基平台化合物、生物基塑料和生物基纤维等为代表的产业体系。
2019年以前,我国可的产量和销量上涨的速度均较缓慢。随着2020年第二版“禁塑令”及“双碳”政策的推动,我国可降解塑料产量和销量增速明显提升。
据中研普华报告,2021年我国可降解塑料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0.2万吨和27.6万吨,均比上年增长逾20%,在建拟建年产能超400万吨。与此同时,该报告说明,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可降解塑料品种、性价比仍很难与传统塑料相媲美,导致可降解塑料的应用场景范围受限。另外,按照第二版“禁塑令”中要求的禁止、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、销售和使用来推算,400万吨/年的可降解塑料产能如按计划投产,将超出未来政策最严要求可降解塑料用量,“十四五”末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。
与此同时,报告数据显示,全球可降解塑料替代产业整体依然处于发展前期,市场渗透率亟待提升。其中,市场流通占有率最高的依然是化石来源塑料,其占有率高达75%,而生物降解塑料仅占1%,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。
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布的《2023年我国塑料加工业经济运行分析》指出,我国整个塑料产业正面临4个问题:需求收缩预期转弱,行业利润受到压缩;产业体系优化不足,行业“内卷”严重;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强,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;国际市场持续低迷,出口形势愈发严峻等。特别指出,塑料行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、低附加值产品居多、无序竞争过度等现象。为此,需要行业坚持以稳求进,提质降本增效,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和推动全社会产业绿色转型这一宏大进程中提供关键支撑,不断推动可循环、易回收、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制,从而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,参与国际竞争。